什么是辽阳
一个关注东北人文、地理、历史的公众号↑
东北第一城
文 | 海东青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快速崛起了大量城市,这些城市规划合理,规模宏大,是东北百年兴起的见证者,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些城市牢牢占据着中国大城市的排行榜单。
▼
(即使在重工业和制造业不景气的今天,仅仅1亿人口的东北地区仍然拥有1个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
这也往往给人们带来一种东北地区城市史都很短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是与东北地区的汉化同步进行的,从目前已发掘遗址查看,可考建城史超过2300年,甚至早于印象中的传统汉地江南地区。
▼
(在汉文明到达东北之前,这里就有一些大型土著聚落出现了早期城市的雏形,但尚未完全具备构成城市的要素,土著文化是当时东北地区的主流文化。图为辽阳甜水乡出土的春秋曲刃青铜短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在辽东地区,商周时代就已沐浴汉风。农耕的汉文明在寻找肥沃土地的动力驱使下,沿着辽西古道不断迁徙到辽河平原的中心地带,这个中心就位于今天的辽宁省辽阳市。
▼
(秦汉至隋唐各朝,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朝阳转而向东,跨过医巫闾山到达辽阳;辽金之后辽西走廊逐渐成为进出东北的主要路线。图为辽阳市在辽宁省的位置)
适宜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使得辽阳长期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汉人聚集地,是东北汉文明的中心,这种地位直到努尔哈赤建都沈阳才发生了逆转。如果城市也要论资排辈的话,东北其他城市都应该叫辽阳一声前辈,辽阳无愧为“东北第一城”的称号。
▼
(辽阳“一河两岸”夜景,图片来自中国阳光摄影网,摄影师@风光)
Ⅰ
初生
千万年前的辽东大地,造山运动如火如荼,长白山、千山山脉相继隆起,呈东北—西南走向,沿着辽东半岛直插入海,在辽东形成了自东向西倾斜的地势。经过上万年的风化侵蚀,由片麻岩、花岗岩和石灰岩构成的千山山脉变得支离破碎,多1000米以下的山峰、丘陵和台地。
▼
(辽阳东部的低矮山地受侵蚀严重,土壤层较厚,植被较好。图为位于辽阳县寒岭镇的核伙沟风景区,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jackxiaoka)
隆起的山脉又截留了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丰富的降水在山谷中汇集成流,发育出大小水系,一部分向西流出的河流汇集到浑河、太子河,裹携着松散的砾石、泥沙冲出峡谷,不断在山前堆积,经历了千百万年,堆积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构成了辽河平原的一部分。
▼
(汤河支流,三道河秦家沟初秋美景,摄影师@高峻)
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了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地形适合多种特色经营,堆积地层中又埋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区域内的地热和矿泉水也是闻名一方。
▼
(辽阳的稻米、南国梨、平欧大榛子、辽红山楂、柞蚕、汤河鱼、老世泰糕点等都是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物产,佟二堡镇更是全国三大皮装裘皮生产基地之一,图为佟二堡国际皮草城)
万事俱备,舞台已经就绪,只待谁人登场。
II
辽东巨镇
七千年前,古东北人就已在太子河流域活动。在汉文明进入前,东胡是辽东地区最活跃的部族,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饲养牲畜,打造铜器,频繁用兵,南侵北伐。
▼
(出土于辽阳甜水乡塔湾村的斧凿石范,范内正中刻一斧,斧下横刻一凿,范外一面刻双线回纹,一面刻两高鼻深目胡人脸,这说明辽阳地区的早期居民是白种胡人。该文物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商衰周兴之际,大量殷商遗民徙居东北,辽阳出现了汉文明的曙光,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更是在辽东、朝鲜半岛一带建立了“箕子朝鲜”。如此看来,辽阳古文明似乎更像是华夏正朔。
▼
(1929年出土于辽阳的商代铜器酉父癸簋,内底铸有“酉父癸”三个铭文,据考证是箕子朝鲜创立者箕子的父亲理酉,为自己的父亲瞿癸作的祭器,因此有史学专家认为箕子朝鲜的都城就在辽阳,若真如此辽阳的建城史则为3064年。该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燕国于燕地,到了战国后期,燕国发兵辽东,北逐东胡,东击箕子朝鲜,将燕山山脉到朝鲜半岛清川江口的大片土地揽入版图,辽东地区第一次被中原政权有效管辖。
▼
(燕国占据辽阳后,汉文化迅速成为辽东的主流文化,并将汉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到了辽阳,图为出土于新城2号战国墓的涡纹玉璧,是古汉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为了巩固对辽东的统治,燕国在太子河流域设辽东郡建襄平城,襄平成了辽阳的第一个名字。襄平城是东北地区目前已知最早出现、有明确行政建置、有历史文献记载、有考古资料证实的城市。燕国经营辽东对于汉文明来说意义非凡,奠定了秦汉以后汉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主导地位。
▼
(战国时期,燕国的官方货币是刀币,征服辽东后开始在辽东地区发行布币,因货币上刻有“纕平”二字,所以被后人称为襄平布,体现出了襄平在燕国的重要经济地位)
为了防止东胡卷土重来,燕国修建了燕北长城,这段长城后来成为秦汉长城的一部分,《史记》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
▼
(燕国征辽大将是名将秦开,他有个孙子名叫秦舞阳,后曾随荆轲一起刺秦。燕国在辽东设郡后,开始在襄平派驻地方官员,新城战国墓主人据考证就是襄平地方高官。该墓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夔龙纹柄铜勺,使用当时复杂的金银错工艺制成,十分珍贵,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到了战国末年,强秦东征,攻克燕国首都蓟城(今北京),燕王被迫将都城迁往襄平,辽阳作为最后的都城,见证了燕国的消亡。秦统一六国后,在辽东仍设辽东郡,郡府设在襄平。
▼
(荆轲刺秦后,秦国发动对燕国的战争,迫使燕王喜杀死太子丹于辽阳衍水。后人为了纪念太子丹,改名衍水为太子河。图为太子河风光,来自太平洋电脑网,摄影师@e0419)
汉朝立国后,在辽东先设藩国后置郡县,襄平还一直是辽东的文明中心。从西汉开始,儒家思想在这里快速传播,基层组织社会教化模式也日益完备,人口不断聚集,农业、商业、手工业、采矿业及文化艺术日渐成熟发达,辽阳成了东北地区的文明灯塔,承担着教化异族的责任。
▼
(西汉时期,辽阳地区人口已达30万以上,不仅城市发展水平高,农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1955年发掘的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农具、车马器、陶制器皿、货币等,村落里铺有石路,百姓家建有砖窑,还发现了牛耕的痕迹。图为遗址中出土的“千秋万岁”瓦当,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王莽篡汉后,一度将襄平改名为昌平。东汉建立后,复名襄平,仍为辽东郡治所。东汉期间,匈奴、鲜卑、赤山乌桓接连犯边,辽阳又成了汉帝国东北方向的军事重镇。
▼
(出土于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的陶锅残片上的“昌平”两字,印证了王莽改制的一段往事。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辽阳地理位置上偏安一隅,成了乱世中的桃花源。
▼
(东汉三国时代,辽阳地区经济富庶,文化昌盛,从发掘的汉墓规模和墓室壁画内容中可详见端倪。墓室是由造价高昂的大青石板砌筑,墓室壁画展现的则是游乐、宴饮和出行等生活场景。图为北园一号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战乱中,中原名士望族纷纷浮海辽东,文化繁荣一时,崛起了一批名门望族和军事强人,辽东成为可以与中原分庭抗礼的地方势力。三国时期,镇守辽东的公孙氏一度割据独立半个世纪之久。
▼
(公孙氏割据时期,大量山东人迁入辽东,形成第一次“闯关东”,山东人管宁、邴原、王烈被称为辽东三杰,图为公孙氏割据图)
III
民族熔炉
从西晋到清朝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三次民族大融合。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多次经由辽阳入主中原,这些民族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汉化,加速了民族融合过程,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辽阳堪称中国的民族大熔炉。
三国末期,司马懿率领曹魏军队攻灭公孙氏,他的子孙后来统一华夏,但又迅速崩盘。
▼
(晋代成书的《搜神后记》记载了丁令威在辽阳“羽化登仙”的故事,成为道教的重要典故,也是辽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辽阳广佑寺三门外东侧,铸有一座丁令威驾鹤升天像。图片来自中国阳光摄影网,摄影师@青松)
晋“八王之乱”后,辽东成了少数民族驰骋的乐园,鲜卑、氐族、高句丽相继成了这片土地的征服者,又从这里出发,不断进入中原。高句丽攻占了辽阳后,改“襄平”改为“辽东城”,“襄平”一名从此成为历史。这段少数民族统治的时间持续了三百年。
▼
(高句丽是东北地区少有的从事农耕的民族,对中原威胁极大,所以中原统治者都不留余力的进行绞杀。高句丽擅筑山城,图一为高句丽占据辽阳后修建的燕州城,摄影师@华氏摄影;图二为燕州城鸟瞰图,图片源自网络)
到了隋唐时代,汲取了辽东养分的高句丽已成长为中华帝国北方的怪兽。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北疆安全问题,从隋炀帝到唐高宗,中原皇帝不留余力北伐,最终消灭了高句丽,并将安东都护府迁到辽东城,统辖包括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旧地在内的地区,辽阳成为唐帝国处理东北各民族事务的中心。
▼
(从隋炀帝到唐高宗,中原历经五代皇帝最终消灭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曾在首山驻跸,因此首山也被称为驻跸山。在之后的历史中,首山多次爆发争夺辽阳的战争,成为锁钥之地。图为首山,来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唐末的乱世中,契丹和女真相继在东北兴起,辽阳成了辽金两朝的都城之一,对契丹和女真的汉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辽阳地区各种宗教盛行,塔、寺、庙众多,位于白塔公园内的辽阳白塔,建于辽金时代,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高70.4米,是辽塔中的精品。塔东北侧的建筑是千年古寺广佑寺,寺内有世界最大的樟木坐佛,图片来自网络)
在辽代,辽阳又被称为“铁凤城”,辽灭渤海国(点击查看牡丹江)后,改渤海国为东丹国,辽阳一度成为东丹国的首都。金朝末年,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混战于此,辽阳受损严重。
▼
(辽建国后深受汉文化影响,表现之一就是烧制瓷器,位于辽阳的江官屯窑是辽代著名官窑,时间横跨辽、金、元三代。图为辽阳南林子出土的辽白釉雕牡丹纹提梁注壶,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蒙古人统一中国后,元廷在辽阳设辽阳行省,管辖北至外兴安岭地区,南抵渤海,东至朝鲜半岛,西接蒙古高原的广大地方。这一时期辽阳政治经济地位极为重要,是元帝国管理东部边疆,控制高丽的重要门户。
▼
(元代辽阳文化对高丽影响很大,高丽人甚至要学习辽阳话,图为辽阳出土的高丽青瓷镶嵌菊纹枕,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到了明代,时隔六个世纪,汉人政权再次统领辽阳。朱元璋下旨修筑辽阳新城,防范蒙古南下。有明一代,辽阳是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北方防线的“九边之首”,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朝鲜学者金景善在《燕辕直指》中评价辽阳:“天下安危常系于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
▼
(明代重修辽阳城,共有九座城门,蔚为壮观。明代辽军战斗力强悍,史称“武士奋击,称雄长于各镇”。辽阳市内现存明城墙遗址和护城河,已被辟为遗址公园。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袁嫩江)
明朝末年,女真人崛起,这里又成了抵御女真的前沿。1621年,努尔哈赤攻陷辽阳,随即将后金的都城由抚顺赫图阿拉(点击查看抚顺)搬迁至此,开始有了开国气象。直到再次迁都沈阳,辽阳一共做了4年的后金国都城,这里也成了清朝的启运之地。
▼
(努尔哈赤占据辽阳后,在太子河东岸新修了一座城池,命名为“东京城”,尽管东京城作为后金都城时间很短,但努尔哈赤在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女真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在辽阳留下了贵族墓地“东京陵”。图一为东京城天佑门,摄影师@百合,图二为东京陵碑亭,图片来自网络)
清营建沈阳定居盛京后,辽阳的地位逐渐下降,慢慢让出了雄据2000年的辽东中心位置,成为拱卫盛京的门户。
▼
(有清一代,辽阳人才辈出,最著名的要数“关东才子”王尔烈,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在他70大寿时候,刘墉、纪晓岚等125位官员制“百寿图”屏风贺寿,颇为壮观。另外曹雪芹祖籍据考证是在辽阳,现建有曹雪芹纪念馆。图一为王尔烈七十寿屏,现藏于辽阳博物馆;图二为曹雪纪念馆,摄影师@摄之旅)
IV
风暴中心
从晚清开始,东北逐渐沦为殖民者的乐园,辽阳也不例外,日俄相继染指。
▼
(晚清时代,外国传教士已经深入东北内地传教。图为辽阳天主教堂,建于1913年,建国后,该教堂的皮漱石总主教曾历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二届主席,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图片来自新浪博客,摄影师@知非)
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辽东半岛,若不是聂士成在辽阳取得摩天岭大捷,恐怕沈阳要早30多年就陷入日寇之手。
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将势力深入辽阳。1898年,俄国在今天白塔西约500米处修建铁路和火车站,强行设立“铁路附属地”。
▼
(俄国人在辽阳火车站外修建了一系列配套设施,其中就有下图的水塔,2008年上部的木质屋顶和水箱部分被拆除,成了今天的样子。图为对比图,左图来自网络,右图来自新浪博客,摄影师@胡尚戈)
日俄战争期间,为了争夺辽阳,日俄两国军队在首山爆发大会战。战胜的日本强扩“铁路附属地”,驻兵把守,这里逐渐成了日本人的“国中国”。
▼
(日俄战争后,辽阳涌进大批日本人,图为日本人在1909年开建的水塔,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远处为白塔。图片来自新浪博客,摄影师@胡尚戈)
1931年9月17日夜,在“辽阳附属地”昭和通辽塔旅馆中,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策划了“九一八事变”,这里成了即将到来的暴风风眼。
▼
(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沈阳,但是策划地却是在辽阳。具体地点是辽阳白塔公园正门右侧的辽塔旅馆,该建筑现已经被拆除,2016年辽阳将位于白塔公园内的原满铁图书馆改造为九一八事变密谋地警示馆。图为原满铁图书馆,源自新浪博客,摄影师@胡尚戈)
民国日伪时期,辽阳地区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但日本人的压榨也是极端苛刻的,大肆掠夺弓长岭铁矿、烟台煤矿,推行“粮谷出荷”、“七二五限价令”苛政,在东部山区实行集家并村、推行保甲连坐,疯狂打压抵抗力量。
▼
(为了支持战争消耗,日本大力开发东北,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发展,鞍山就是在1937年从辽阳分离独立建市的。日据时期辽阳人民英勇反抗,涌现出李兆麟、白乙化等一批本土高级将领。图中前排左二是抗联时期的李兆麟)
伴随晚清开始的闯关东,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东北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格局。
▼
(日据时期,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张氏边业银行总裁的辽阳人彭贤不畏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拒绝出任伪职。他在辽阳的私宅被称为彭公馆,是东北地区四合院建筑的杰作,1985年被开辟为辽阳博物馆,由薄一波题写馆名。图为馆内的垂花门,图片来自新浪博客,摄影师@快乐鱼度度)
日本投降后,国共为了争夺辽阳展开拉锯战,直到1948年10月30日,辽阳迎来最终的和平。
V
路在何方
建国后的辽阳并未被规划成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工业城市,“一五”期间的苏联援建项目,没有一个落户在辽阳,辽阳走上了一条与其他东北典型重工业城市不同的道路。
▼
(建国初期辽阳有很多为鞍钢配套服务的工厂,雷锋就是在1959年从弓长岭区的一座焦化厂报名参军的。为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中共辽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曾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了电影《雷锋在1959》,下图为电影海报)
直到1971年,由毛主席亲自批复,周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辽阳石化落户辽阳,辽阳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化纤基地,化工、化纤、塑料成了辽阳的支柱产业。
▼
(辽阳是70年代我国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在这里织造出我国第一块“的确良”,引发国人穿衣革命。今天的辽阳石化,已经实现了“大化纤”向“大炼油”、“大芳烃”的产业转型。图为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建设全景)
由于重工业的历史包袱较轻,辽阳的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耀眼,出现了科隆、奥克、忠旺、三三工业、瑞兴、华兴、富虹等一批民企明星,其中忠旺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产品涵盖航空、轨道交通、船舶、工业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
(忠旺集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奠定了辽阳市在全国工业铝材领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成就了“铝材之都”的尊贵地位。图为中旺集团加工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车体,摄影师@彭汉明)
2018年9月27日,一号领导到达辽宁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辽阳,看中的就是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的模式。
在考察辽阳石化的时候,他强调:“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
▼
(一号领导视察辽阳石化)
在考察忠旺集团时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总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
▼
(一号领导视察忠旺集团)
做强国企,活跃民企,坚持两条腿走路,不仅是辽阳,也是整个东北要走的道路。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辽阳该做的还不止如此。
深掘本土历史潜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区域向心力,是未来人口衰减期内,保持城市活力的必然途径。
▼
(辽阳已规划设计白塔、台子沟、唐户屯、庆化—东京陵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图为白塔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拱石烟草公司旧址,摄影师@阿浩)
这对整个东北地区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东北的功绩不该被抹杀,东北的历史也不该被忘记!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辽阳》——中国地图出版社
2.《辽阳新城战国墓发现与研究》——穆启文
——The End——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
人文、地理、历史
点击探索东北地理历史
点击探索东北美食
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人文、地理、历史